讲座预告|第十六周学术讲座信息一览
人文社科类
举办部门:商学院
1.企业风险承担研究:理论演进与研究进展
讲座时间:6.15 14:00
讲座地点:金家岭校区西院办公楼310会议室
主讲人:刘志远,男,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1963年8月出生。现任南开大学商学院会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顾问,全国会计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对外经贸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会计评论》共同主编, CGMA北亚管理会计领袖智库(CGMA100)成员等学术性职务。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起担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2016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6年入选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 联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三3项,主持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财政部重点会计科研课题、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等各类研究项目20余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发表SSCI论文3篇,出版著作10余部。获得20多项省部级及以上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奖励。
讲座内容:梳理企业风险承担研究领域的文献发展,分析相关理论演进的逻辑,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问题提出思考和建议。
2.中国会计理论研究四十年:回顾与展望
讲座时间:6.15 16:00
讲座地点:金家岭校区西院办公楼310会议室
主讲人:张俊瑞,经济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会计与财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位学位会副主席。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前任会长;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成本研究会理事;陕西会计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三秦人才津贴获得者;长江大学“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07)和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2015);荣获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2010)。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信息披露,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主持国家自科、社科基金4项,在《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等SSCI期刊合作发表论文15篇,在《会计研究》、《金融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等权威及其他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20余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哲学社科奖6项;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奖4项,指导硕士、博士生获杨纪琬优秀学位论文奖3项。担任国家自科、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通讯评审专家;兼任《会计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等多个期刊编委或审稿人。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讲座内容:通过对四十年来我国会计改革历史阶段的划分,总结了各个阶段会计研究的特征和研究成果。对改革以来“高被引会计论文”进行了学术特征总结;进而对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反思,并展望了未来的会计发展。
举办部门:经济学院
3.系列学术讲座
讲座时间:6.11 9:00 6.12 9:00 6.13 9:00
讲座地点:金家岭校区3号实验楼307室
主讲人:张晓峒,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经济学博士(1997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数量经济学、应用统计学。现任南开大学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主要兼职有: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数量经济学会理事;吉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12所大学兼职教授;吉林大学、天津财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曾荣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优秀留学人员”“中国数量经济学杰出学者”等荣誉称号。出版学术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8项。相关成果获第十一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讲座内容:
讲座一:(6月11日上午9:00--12:00)1、结构突变检验2、结构突变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讲座二:(6月12日上午9:00--12:00)3、regARIMA模型的应用4、季节ARIMA模型
讲座三:(6月13日上午9:00--12:00)5、动态面板模型的应用6、双重差分模型的应用
举办部门:外语学院
4.讲解指导申报国家社科基金以及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讲座时间:6.10 15:00
讲座地点:博文楼312会议室
主讲人:徐一平,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华日本学会副会长、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商务日语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留日学人活动站副主任委员;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教材委员会外语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二届教育部基础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外语学院、洛阳外国语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河南郑州大学、外交学院、东北大学等院校的兼职客座教授;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日本创价大学文学部特别外国人研究员;日本大学国际关系学部、日本埼玉大学大学院文化科学研究科、日本北亚大学客座教授。2017年获日本外务大臣奖。
讲座内容:讲解如何填写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和中华学术外语项目申请书、评审程序,为我外语学院申报上述项目的教师出谋划策。
5.关于翻译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讲座时间:6.11 16:00
讲座地点:博文楼312
主讲人:张旭,香港浸会大学哲学博士,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史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现为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负责人、外国语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与跨学科研究,兴趣兼及英美文学、哲学、历史学、语言学、比较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先后主持国家社会基金项目2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8项。国际合作丛书《通天塔丛书》主编。个人学术专著有《近代湖南翻译史论》(2014)、《中国英诗汉译史论》(2011)、《湘籍近现代文化名人.翻译家卷》(2011)、《跨越边界:从比较文学到翻译研究》(2010)、《视界的融合:朱湘译诗新探》(2008;2017)等;合著有《越界与融通——跨文化视野中的文学跨学科研究》(2012)、《外国文学翻译在中国》(2003)等,编著有《陈宝琛年谱》(2017)、《林纾年谱长编》(2014)、《风筝不断线——张佩瑶教授译学研究纪念集》(2014)等;译著有《一门学科之死》(2014)、《印度的世纪》(2011)、《翻译学导论》(合译,2009)等。另有学术论文80余篇散见在海内外学术期刊上。2007年获“香港翻译学会狮球教育基金会翻译翻译研究奖学金”;2013、2016年分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2015年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讲座内容:着眼于现代理论界,我们可以发现,翻译史研究一直是翻译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现代译学奠基人詹姆斯·霍尔姆斯在1972年宣读的《翻译的名与实》一文,构建现代翻译研究学科分支图式时,就提到翻译史的研究问题,并区分了翻译理论史和应用翻译史两大块,说它们是相当新兴的研究领域,只是这些在当时开展得还较为薄弱。近几十年来,东西方学者在构思翻译研究的总体框架时,一般都包含了翻译史研究,而且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然而在研究方法仍有可商榷的地方。本讲座将结合自己近年的几个研究个案,阐述翻译史研究的若干新途径。
举办部门:文学院
6.《诗经》与上古婚恋
讲座时间:6.13 14:00
讲座地点:博文楼五楼会议室
主讲人:周潇,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兼任青岛市诗词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国学、语文教育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与教学。获第三届青岛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二等奖和“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出版专著《明代山东文学史》,参著《山东区域文化通览》《唐诗宋词名篇导读》等。在《南京师大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3项。
讲座内容:《诗经》诞生的时代是中国人的孩童时光,反映了华夏民族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强烈追求。上古时期的婚恋在“爱”与“礼”的双重作用下呈现出多彩的风貌,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文字中寻找质朴的爱情,让两千五百年前的时光牵动你我欣喜的眼眸,透过那遥远历史背后的柔美真情,感受他们婚恋中的欢笑泪水,情怨纠葛,挫折痛苦,聚散离愁。
自然科学类
举办部门:基础医学院
7.细胞分裂调控与肿瘤的发展和治疗
讲座时间:2019年6月11日15:00
讲座地点:博雅楼103
主讲人:杨振业,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博导。199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获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并获得中科院院长奖优秀奖。2005年至2012年先后在美国纽约州Wadsworth Center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十多年一直从事肿瘤细胞生物学研究,致力于揭示非整备染色体的肿瘤细胞形成机理以及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同时在抗有丝分裂的肿瘤化疗药物机制研究中,也取得的突破进展。主要成果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封面文章),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Current Biology等权威刊物。
8.脑水解蛋白复合物的脑的保护作用机制
讲座时间:2019年6月16日15:30-16:30
讲座地点:登州路图书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任雷鸣,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药理学会名誉常务理士、中国麻醉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Acta Pharmacol Sin》编委、《药学学报》编委、河北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高新技术协会生物产业分会副会长。从事神经药理学、新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80篇(SCI论文68篇)。主持开发国家1类新药,获临床批件。主持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英国心脏基金会海外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9.干细胞移植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讲座时间:2019年6月16日16:30-17:30
讲座地点:登州路图书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程保合,1995-1999年在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留学,1999-2008年任美国NIH研究员,2008-2013年人美国联邦疾病控制中心研究员,2013年至今任美国St. Mary Med Group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干细胞治疗的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开发了脐血、脐带、胎盘、脂肪干细胞等组织干细胞,进行了培养、扩增、干细胞诱导分化和临床应用,包括应用干细胞治疗神经疾病、心力衰竭、肝硬化、退行性骨关节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开展NK免疫细胞优化培养,及Car-NK治疗肿瘤。对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分离、纯化、扩增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进行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开展了干细胞抗衰老美容的应用研究。主编7部医学专著,发表30篇论文。
举办部门:医学部
10.Ubiquitin system, tuberculosis and beyond
讲座时间:2019年6月3日
讲座地点:浩园综合楼A栋208会议室
主讲人:刘翠华,现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导,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岗位教授/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主任。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8)、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2015)、以及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等。主要研究领域为重要病原菌结核分枝杆菌的宿主免疫逃逸以及宿主细胞蛋白修饰调控机制等。
11.Physiological roles of CKIP-1: beyond bone formation inhibitor
讲座时间:2019年6月13日16:00-16:50
讲座地点:浩园综合楼A栋208会议室
主讲人:张令强,军事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中国青年科技奖、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是生化、肿瘤、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
12.胃癌发生的分子细胞信号机制
讲座时间:2019年6月13日14:00-14:50
讲座地点:浩园综合楼A栋208会议室
主讲人:周兆才,2009年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回国,任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研究组长。九三学社社员。上海市徐汇区人大代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面上及上海市重点项目等。担任国家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973)子课题负责人,中科院与高校联合交叉创新团队(GPCR信号转导)首席科学家。2014年被授予中科院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称号。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资助。长期研究胃肠道稳态与疾病特别是肿瘤发生及免疫应答的分子细胞信号机制。
13.Environmental Causes of Alzheimer’s Disease: Relevance to Lead Exposure
讲座时间:2019年6月15日8:30
讲座地点:浩园综合楼A栋208会议室
主讲人:郑伟教授,美籍华人,美国普渡大学終身教授。毕业于浙江大学药学院,在美国亚立桑纳大学获毒理学博士。其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1993-2003),于2003年加盟普渡大学后成为终身教授至今,并担任近十年(2008-2017) 的健康科学学院院长,也是该大学第一位生长于中国大陆的中层领导,于2017年获普渡大学杰出研究生导师奖, 并于2019年由学生和同行教授推荐获杰出教学奖。